内蒙古首笔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交易落地
内蒙古推动“先使用后付费”改革,企业可以先免费试用科技成果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付费转化。近日,自治区首笔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交易正式落地。
近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蒙紫麦2号”借助“蒙科聚”创新平台,用“先尝鲜后买单”的方式,赋予兴安盟源陆(内蒙古)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试用权”,成交金额90万元。
兴安盟源陆 (内蒙古) 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宇昌 新模式让我们能把种子种下去,从种到收入全程检验,看到实实在在的产品和品质,确认能达到预期收益后再分阶段支付费用,避免了没看到效果就大笔投入的风险。其次,叠加的25%交易补贴政策,直接给我们减轻了20多万的负担。
兴安盟源陆(内蒙古)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受困于收购的黑小麦难以满足高品质要求。去年,企业注意到了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蒙紫麦2号”研究成果可以解决这个生产难题。但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如果一次性付费后生产效益不好,企业难以承受损失。去年12月,自治区科技厅推出“先使用后付费”模式。
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王小兵 这一模式有效破解了科技成果转化“不敢用、用不起”的难题,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速更多优质科技成果生根落地。
不仅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先使用后付费”模式通过“蒙科聚”平台进行挂牌交易,也消除了科研院所付出科技成果却拿不到钱的担忧。
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王小兵 蒙科聚平台通过挂牌交易、预先收取交易保证金等形式,充分保障和监督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目前,自治区已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上海交大内蒙古研究院开展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