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先锋·服务者说 | 专利、资金、转型:企业科技特派员“多维服务”图谱
在创新驱动发展时代浪潮中,科技服务工作者正化身为“创新领航员”,架起政企协同坚实桥梁。他们以专业为舵,以实践为帆,在科技成果转化蓝海中破浪前行。从政策解读到技术赋能,从精准把脉到资源整合,这些“发展赋能者”如何破解企业“成长烦恼”?他们的服务模式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哪些新动能?
即日起,特开设“创新先锋·服务者说”专栏,聚焦一线优秀科技特派员奋斗故事,解码他们从“政策专家”到“全能管家”成长路径,为科技创新服务提供可复制经验样本,助力培育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
从乌海市俱进冶炼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出来,朱静手里还拿着刚记录完的工艺参数表。作为深耕乌海工业领域的企业科技特派员,她习惯性地将表格仔细折好放进包里,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家企业。“作为企业科技特派员,就得实实在在帮企业解决问题,车间里的情况最能说明问题。”朱静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对工作的热忱。
“朱工,您看这个参数波动是不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车间主任追出来问道。朱静停下脚步,认真查看数据后回答:“确实如此,建议调整还原剂配比,我明天带详细方案过来。”凭借深厚的化工专业功底,朱静多年来在乌海市冶炼、精细化工等领域持续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创新发展。
乌海市俱进冶炼有限责任公司一直致力于低碳高硅硅锰合金制备工艺的研发。“这个技术难题困扰我们大半年了,”技术总监感慨道,“多亏朱工帮我们找到了突破口。”得知企业需求后,朱静立即展开深入调研,全面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和技术难点。她频繁深入生产一线,与技术团队共同分析工艺细节,系统记录生产数据。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技术文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她带领团队不断优化技术方案。
经过反复试验和参数调整,最终成功研发出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并顺利获得授权。此后,朱静又协助企业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工作,耐心指导材料准备,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优势,最终顺利通过评审。目前,她正全方位指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从研发管理体系完善到知识产权布局,每个环节都给予专业支持。
内蒙古佳瑞米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研发费用归集方面曾一度陷入困境。朱静凭借丰富的财务和科技管理经验,主动了解企业研发项目和生产流程,准确区分研发费用与其他费用界限,制定详细研发费用归集方案。为确保数据准确性,她逐笔核对相关账目,指导企业规范财务核算。经过努力,成功为企业归集研发费用2054.56万元,让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也为企业研发投入提供清晰财务规划。
在申报自治区制造业单项冠军和自治区数字化车间项目时,朱静连续加班指导企业准备申报材料。“这份申报书要把我们的技术创新点和市场占有率数据再突出一些,”她指着材料对企业负责人说。在她的精心指导下,企业最终获得各级资金奖补480万元。2025年,她又协助企业成功申报节水型企业和绿色工厂,还推动企业成为数智化转型标杆企业,目前正协助企业申报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作为技术经理人,朱静还全程跟踪服务内蒙古佳瑞米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与浙江工业大学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积极搭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沟通平台,促进双方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合作。
2024年,朱静用一组扎实数据诠释了她的工作成效:组织5场政策宣讲会,服务200家企业;协助27家单位申请2275.4万元资金支持;规范16家企业3.3亿元研发费用归集;解决3项技术难题;帮助12家企业建立研发管理制度;促成8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助力21家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企业创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51家重点工业企业,开展90项研发活动,建立12个研发机构,申请101项知识产权。
如今,朱静依然奔波在各个企业之间,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踏实作风,为乌海工业企业的创新发展贡献着力量。她觉得,能看到企业不断进步、产业持续升级,就是自己工作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