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锡林郭勒马奶产业实现高质量“走出去”
在被誉为“中国马都”的锡林郭勒草原上,马奶产业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是现代化发展的经济支柱。目前,锡林郭勒盟挤奶马匹数量约1.6万匹,年产鲜马奶超过5000吨,生产总值近亿元,以马奶为核心的多元化、工业化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着力发展壮大马奶特色产业,推动马奶产品多样化加工和工业化生产,不断延伸马奶产业链条、助力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在京蒙协作“科技创新倍增计划”牵引下,阿巴嘎旗率先布局、推动内蒙古伊澌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澌格)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建“马奶开发重点实验室”,深入挖掘马奶功能价值,创新产品种类,拓宽产品矩阵,致力于实现马奶产业从传统牧业向现代化科技产业转型。
伊澌格与中国科学院聚焦马乳后生元研究的核心难题——营养成分解析、生物活性物质挖掘及产品应用拓展,运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过程集成与调控等先进科研手段,围绕微生物发酵技术、功能性成分提取等关键技术展开深度协作,成功突破马乳后生元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瓶颈,实现酸马奶从液态到固态的形态创新,有效解决了传统马奶制品储存难、运输不便的产业痛点,让草原的馈赠借以更便捷的方式走向全国。
“过去,酸马奶保质期短、运输半径有限,再好的草原馈赠也走不出内蒙古。是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帮助我们解决了液态酸马奶固态化技术难题。”伊澌格执行董事、经理贺继魁说,“我们联合研发的醍醐酸乳粉、醍醐酸乳片等创新产品,以阿巴嘎黑马马奶为原料,完整保留了传统酸马奶的营养成分,还将活菌数稳定在10^10 CFU/g(菌落形成单位/克)的高水平,同时富含具有肠道健康调节功能的后生元,以其独特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创新性赢得了广泛认可。”
几年前,还只是牧民家庭餐桌上的马奶,如今已通过精深加工,变成高附加值产品,走向全国市场,带动当地牧民增收超过240万元,实现了科技创新与牧民增收的良性互动。伊澌格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共同研发的酸马奶后生元原料、酸马奶湿疹膏、马油化妆品等酸马奶新品类产品及衍生品,在北京、海南、天津、山东、陕西、内蒙古等地通过健康产业和生命养护中心拓展销售网络,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此同时,双方合作研发的"马贝策格"酸马奶饮膳、马油化妆品等衍生产品,标志着当地特色产业正在实现从"原字号"到"科技范"的华丽转身,进一步延伸了锡林郭勒特色乳制品产业链,为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出新路径。
伊澌格与中国科学院的成功合作,既是京蒙协作生动实践,更是锡林郭勒盟推动科技创新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的鲜活范例。双方通过深入合作,精准破解了特色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成功探索出一条 “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这一合作不仅为锡林郭勒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本,更为全区同类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借鉴,能够有效激励更多企业主动投身科技创新浪潮,助力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