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精打细算”为企业降本增效
如何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给力,通过降低哪些可调控成本,才能激活企业内生动力?
我市通过密集的企业调研和广泛的意见征求,最终在企业发展的要素成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等8个重点方面,归集出30条配套举措。这些通过“精打细算”出台的政策性意见,逐项督导落实,使企业应对复杂经济形势的能力和市场驾驭能力显著提升。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预计实现利润146.14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16.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比2015年提高0.2个百分点,在全自治区位于前列。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为全市企业降低成本超过20亿元,在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中受到表扬,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受表彰的地方典型经验做法。
降低要素成本“四用三准”
我市在企业用地、用电、用工、用料上,充分集结国家和自治区政策优势,摸准企业需求、找准政策底线、选准服务方向,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引导服务企业的综合性职能充分发挥。
在企业用地上,积极探索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供地新模式,为社会资本建设的非营利性公益性设施项目、重点产业项目提供充足用地保障,全市共划拨土地91宗2131.42公顷,处置盘活闲置土地49宗380.78公顷。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政策意见,我市将各旗县基准地价全面调整更新,在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下浮底线中,区别情况,按底线实施土地供应340.36公顷,总金额8824.94万元,为企业节省成本达5.7亿元。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对26户优势产业企业进行电力扶持,将12家用电企业纳入到大用户直购电政策当中,为企业节省用电成本7亿元;累计完成交易电量150.5亿千瓦时,为全市企业节约用电成本22.76亿元。为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将员工失业保险费由3%降至1.5%,生育保险基金由0.6%降至0.5%,并根据行业不同将工伤保险费缴费比例调低。为首批10家困难企业落实稳岗补贴资金931万元,将大北农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降低至5%。与此同时,依托自治区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平台,将32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送往上海高级研修班参加培训;采用互联网培训模式,围绕财税、金融、法律、政策等内容录制培训课题,累计培训中小企业管理人员2000余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3156人次。
降低税费、融资成本“大刀阔斧”